甘肅華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綠色低碳發展報告
2021-04-27
一、公司概況
甘肅華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10年6月,總部位于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棠工業園,注冊資金1.58億元。經過自主研發,公司已形成綠色礦山建設、精品機制砂石加工、高性能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、建筑固廢資源化利用、物流運輸服務及裝配式建筑六位一體綠色建材循環產業鏈。公司致力于精品機制砂石、高性能混凝土、預拌砂漿的生產和銷售,始終堅持“聚砂成塔 點石成金”,踐行“自然資源有限 綠色循環無限”的經營理念,積極秉承“走正道、負責任、心中有別人”的核心價值觀。自投產以來,公司高度重視綠色、環保、質量、誠信,將其貫穿于公司管理的各個領域,滲透到每一個環節,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。
公司現有機制砂石生產線設備選用的是國內先進的“世邦礦機,投資8000多萬元,具備年生產200萬噸精品機制砂的能力,工藝操作設備由中央控制計算機管理,極大地減少人工作業,實現了生產集約化、自動化和規模化。公司混凝土生產線采用兩條HLS210m3/h全封式混凝土生產線及配套設施,公司預拌砂漿生產線采用HZS360攪拌站生產線1條,生產能力均可達80萬m3/年,公司具備生產C15 - C80各種型號的高性能混凝土技術,2020年為公司運輸攪拌車輛60輛,公司自有泵送設備18輛,配套泵送、運輸能力強,能保障大型、重點工程項目的供應。生產流程從上料到成品輸出為全部密封式生產,布局規范,解決了現場揚塵的問題,符合環保要求。
二、綠色低碳發展情況
2020年公司未發生任何環保安全質量事故、企業及法定代表人未被列入失信名單。公司環保理念清晰,以 “節能、環保、循環”為戰略核心,統一部署,全面推行綠色生產,全力打造標桿示范型建材企業。公司于2018年通過了質量、環境、職業健康安全三體系認證,并與2020年9月取得能源管理體系認證。公司在產品生產中引入生態理念,將環境因素納入產品生產中,從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,到原材料的采購、生產工藝的控制,考慮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環境影響。公司主要產品機制砂石、混凝土、預拌砂漿的生產過程,通過對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配合比的調整,加大機制砂石的使用量,降低膠凝材料中水泥比例,不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,而且降低了資源和能源消耗。
在加強體系管理的同時能源利用方面也取得良好的效果,公司生活用水設施均采用節水設備,辦公樓熱水供應采用太陽能熱水器,礦區采用太陽能路燈。通過優化生產管理、改進生產工藝,加強能源管理,減少單位產品碳排放量,促進能源低碳化生產。通過能源管理模式開展對重點用能設備進行提升改造,從2019年起公司對新建年產80萬m3預拌砂漿生產線和年產160萬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線全部采用《國家推薦節能目錄》中的節能設備。對廢棄混凝土通過砂石分離機進行分離后,砂石和廢水、擬將回收二次利用。通過一系列“環保組合拳”,公司單位產品綜合能耗 (機制砂石)0.6 kgce/ t、單位產品生產能耗(預拌混凝土) 0.45 kgce/ m3、單位產品生產能耗(預拌砂漿—濕拌) 0.41 kgce/ m3、單位產品碳排放量 0.6237 kgCO2/ m3。公司各項綠色低碳建設工作穩中求進,效果突出,整體取得了質的飛躍。
公司尤其在環保治理上狠下功夫,2020年公司投入環保治理資金100余萬元,主要用于公司廠區綠化及礦山生活辦公區、礦區道路綠化、進出礦區車輛沖洗平臺以及生活污水系統的建設。廠區種植了大面積的花草樹木,隔離噪音、凈化空氣、美化廠區環境,綠化率為18.6%,可綠化區域已實現100%綠化,室外透水面積占室外總占地面積的比例大于30%,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觀相協調,綠化植物搭配合理;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,上料、卸料均通過封閉式皮帶輸送機完成,避免使用裝載機械,體現了“節能環保”的設計理念;廠配配置揚塵在線檢測儀,時時監測廠區噪聲和粉塵的相關指標,同時梳理了排放物與現有治理設施的配套合理性,在硬件上以達標排放作為唯一標準,在軟件上合規合法,各項臺賬記錄真實齊全,管理制度完善并得到了認真落實。公司全面推進節能、節水、降耗及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先進技術,建立了完善的固廢利用體系、水循環體系、能源利用體系以及信息化體系,使公司的資源和能源效率及污染物排放等指標達到業內先進水平。
三、污染物處理情況
公司產生的污染物主要為粉塵、沉淀池底泥、噪聲、廢水以及危險廢棄物。
1、粉塵排放
2020年粉塵排放量為24噸,粉塵排放分為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,有組織粉塵經除塵器處理后的排放濃度可滿足《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》(GB4915-2013)表1限值的要求,處理過程中收集到的粉塵儲存在粉倉罐,用于預拌砂漿的生產。生產車間及料倉采用全封閉式鋼結構廠房,起到了防塵降噪的效果;對重點揚塵部位進行二次封閉,加裝噴淋設施;灑水車、清掃車,分別對廠區進出車輛及道路及時進行沖洗、清掃降塵;公司生產線配備有22套脈沖式除塵器。無組織粉塵排放滿足《大氣污染物排放綜合標準》(GB16297-1996)表2中無組織排放限值的要求。
2、泥水混合物排放
機制砂石生產線濕法作業中的泥水混合物,經沉淀工藝處理后的底泥用于礦區綠化復墾。
3、危險廢棄物排放
各工序產生的廢油桶、廢礦物油、廢乳化液、油漆桶等危險廢棄物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進行處置。危險廢棄物經收集后在廠內危廢暫存間暫存,定期委托第三方有資質單位進行轉移處置。
4、噪聲
公司噪聲嚴格落實減振、屏蔽等措施,合理安排生產時間,使我司廠界噪聲滿足《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》(GB12348-2008)中3類區域標準。
5、廢水
公司產生的廢水主要為生活廢水和生產廢水,生活廢水通過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用于道路灑水降塵和綠化;生產廢水經過沉淀處理后回用于生產,實現廢水的零排放,廢水處理回用率100%。
四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
根據國土資源部、財政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等六部委聯合下發的《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》,對照《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規范》要求,經過對“依法辦礦、規范管理、綜合利用、環境保護、生態修復、企地和諧”這六個方面的自檢,擬于2021年底申報國家級綠色礦山。
1、目前礦山綠色環保投入情況
公司累計在礦區綠化及地質環境治理方面投入資金1265.98萬元,完成綠化面積13萬平方米,栽種各種喬木、灌木1.65萬余株,播撒草種2439斤,完成綠化區域占可綠化區域95%,砌筑河堤1200米,購買配套設施,制作標識、標牌若干,使礦容礦貌及礦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。
其中礦山生活區總綠化面積2000㎡,綠化率達30.3%,做到可綠化面積100%綠化,生活區設置多處綠化帶,種植了柏樹、月季以及三葉草等花草樹木;礦山開采區可綠化區域基本完成綠化,根據不同地質環境、不同功能區選擇合適的樹種、草種;生活區至進礦道路兩側根據地形進行充分綠化,道路整體為南北走向,道路沿線西側整體種植側柏,道路東側設置防撞墩穿插綠化箱播撒草種綠化;生態蔬菜園中種植蘿卜、生菜、辣椒、西紅柿、白菜等蔬菜;礦山邊坡、道路護坡及擋土墻上均覆土噴播苜蓿、格桑花、黑麥草等草籽,邊坡不穩定易風化剝落或噴播草籽條件不具備的,人工開拓臺階種植側柏,建立礦區綠化長效機制,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并養護,每日通過灑水車、灑水噴頭進行澆水養護。
2、礦山信息化建設方面
公司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及智慧礦山建設,現已與上海伯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數字化礦山系統服務合同,確定實施方案。目前已完成車輛網聯、遠程遙控及數字化礦山展覽展示系統、數字化礦山三維展示交互系統、建設礦山VR實時縱覽交互系統、工程機械車輛加裝智能車聯網聯終端、礦車遠程遙控生產監控及調度、無人機測繪、智能安全帽等信息化建設工作。后期計劃融合先進理念,引用5G、大數據、無人鉆探、無人機勘測、無人遙控挖掘、無人駕駛車隊、車聯網、遠程控制系統、BIM三維模型建設、數據自動采集等前沿技術,實現產銷一體、管控銜接及信息技術與先進管理高效融合,物流、能源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統一、集成、共享。
公司積極參加相關綠色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。公司先后參編國標《建筑用砂》、《建筑用卵石、碎石》,行標《砂石骨料綠色生產與運輸評價》、《機制砂石企業檢驗室技術條件》等標準,通過參編各類標準有力的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,進一步提高公司行業引領作用,提升企業品牌。
公司積極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生產經營模式,擬建成科技含量高、資源消耗低、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建材企業。具體到生產組織的每一個環節,每個班組負責的每一道工序、每個部門負責的每一個工藝都要進行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生產。公司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,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,實施綠色制造,推動產業升級。